【據《Lancet Oncol》2012年2月報道】題: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癌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療與加速放療或加速同步放化療的臨床Ⅲ期隨機對照研究—GORTEC99-02(作者Bourhis J)
同步放化療是當前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癌的標準治療模式。依據MACH-NC的薈萃分析,確定了卡鉑聯合氟尿嘧啶方案在頭頸部鱗癌患者同步放化療的作用。由于改變劑量分割模式采用加速放療或加速超分割放療較傳統放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局控率及生存期,理論上采用新型劑量分割模式的同步放化療會有更好的局控率,但缺少臨床循證醫學證據,且同步放化療帶來的毒副性增加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該臨床研究的目的就是評價加速放化療在局部晚期頭頸部鱗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
法國Gustave Roussy研究所放射腫瘤科的Bourhis等選取頭頸部局部晚期(Ⅲ,Ⅳ期非轉移性)鱗狀細胞癌患者(ECOG評分為0~2,可耐受治療的初治患者)以1:1:1的比率隨機化分為三組,分別為常規放化療(放療:DT70 Gy/35F/7W;同步化療:卡鉑70mg/m2,氟尿嘧啶600mg/m 2, D 1 - 4 ; D 2 2 - 2 5 ; D 4 3 -46);加速放化療(放療:DT40Gy/20F/4W+ DT30Gy/20F/2W;卡鉑7 0 m g / m 2 , 氟尿嘧啶600mg/m2,D1-5;D29-33)和加速超分割放療(放療:DT64.8Gy/36F/3.5W)。治療結束后第一年每3個月隨診;其后每6個月隨診;行體檢及CT影像學掃描。主要終點指標:無進展生存期(PFS);次要終點指標:局部復發率,遠處轉移率,總生存率,急慢性毒副反應。
2000/2/29~2007/5/9,共有840名患者入組,可分析資料826名患者中279例接受常規的放化療,280例接受加速放化療,281例接受加速超分割放療。中位隨訪時間5.2年;各組化療和放療的依從性均較好。加速放化療與傳統放化療(HR 1.02;P =0.88)及加速超分割放療(HR0.83;P =0.060)相比,并未能提高3年PFS;常規化療組的3年PFS優于加速超分割放療(HR0.82;P =0.041)。3年PFS常規放化療組為37.6%,加速放化療組34.1%,加速超分割放療組32.2%。3年總生存率放化療組為42.6%,加速放化療組39.4%,加速超分割放療組36.5%;常規化療組的3 年總生存率優于加速超分割放療(HR0.81;P =0.040)。3年局部復發率,常規放化療組及加速放化療組均低于加速超分割放療(41.7%vs 49.9%,P =0.033;45.4% vs49.9%,P =0.045)。3年遠轉率均未見顯著性差異。在加速超分割放療組發生RTOG3-4級急性粘膜反應均高于加速放療+化療組及常規放化療組,分別為226例(84%)、205例(76%)和180例(69%)。治療期間需要胃造瘺或鼻飼腸內營養支持者,常規放化組最少為158例(60%),其次為加速放化療組176例(64%),而加速超分割放療組例最多為190例(70%)。
研究結果與理論推算并不一致,加速放化療,與傳統放化療相比并未提高3年PFS;考慮可能與加速放化療組化療藥物總量應用較少有關。結合既往RTOG0129研究,提示單純的調整放療劑量分割模式并不能取代化療藥物在頭頸部局部晚期腫瘤患者的應用。而單純的加速超分割放療帶來了更多的放射性損傷,提示采用加速超分割模式放療不適宜同步化療。傳統放化療仍是目前標準治療模式。(武警總醫院放療中心穆曉峰 寧健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