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與會的有許多如華為、比亞迪、新希望、小米等標桿民營企業列席,國家領導人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一表態不僅為民營企業注入強心劑,或許更為醫療行業指明發展方向。民營醫療企業如何乘勢而上?咱們一起來思考!
座談會上提及的“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醫療行業長期以來存在公立醫院主導、民營資本準入難等問題,后續或迎來改變:
辦醫門檻降低:社會辦醫審批流程有望簡化,專科醫院、第三方檢測機構將加速擴容;
采購機會均等:民營企業的醫療器械、耗材有望更多進入公立醫院采購目錄;
醫保準入開放:民營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的政策或進一步放寬。
2024年浙江已試點“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同等評審標準(社會辦醫院應按照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建立完善本機構指標評估體系)”,民營醫院數量凸顯增長。
座談會強調“努力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展望:
政策傾斜:AI輔助診斷、高端影像設備、基因治療等前沿領域或獲專項資金扶持;
審批提速:創新醫療器械“綠色通道”或擴大覆蓋范圍,縮短上市周期;
產學研融合:鼓勵民企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實驗室,加速成果轉化。
數據:可以看看我們的上一篇推文《2025首批醫療器械獲批!國產創新崛起,這些產品將改變醫療未來》。
“放管結合”是趨勢,展望:
合規升級:民營醫療機構的診療規范、數據安全將面臨更嚴格監管;
打擊亂象:嚴查虛假宣傳、過度醫療,行業洗牌加速;
信用體系: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優質民企或將獲政策、融資等優先支持。
行業影響:合規化經營的企業將脫穎而出,投機者生存空間被壓縮。
1. 專科化深耕:聚焦眼科、口腔、醫美等消費醫療賽道,打造差異化優勢;
2. 數字化轉型:布局互聯網醫院、AI輔助診斷,提升服務效率;
3. 下沉市場掘金:縣域醫療、居家養老設備需求爆發,提前卡位布局。
從“補充力量”到“生力軍”,民營醫療正站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風口。領導人的講話不僅是對民營經濟的肯定,更是對醫療行業“高質量創新”的迫切期待。唯有以技術立身、以患者為本,方能在這場變革中贏得未來!
(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