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區域合作的先行者,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將給醫療器械行業帶來何種機遇與挑戰?又將給醫療器械行業未來發展帶來何種影響?
9月24日,京津冀三地衛計委共同簽署《京津冀衛生計生事業協同發展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協議》)。
《協議》涉及衛生計生領域的多方面合作,從規劃對接、人才培養、科研合作到醫療/衛生/計生的合作聯動、監督協調等都做出了具體要求與布局,旨在加強三地基層合作來帶動區域內健康服務業的發展。
1.醫療器械有看點醫療器械是醫療衛生事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次《協議》在醫療器械行業方面也有三大看點:一是,互認機制研究形成檢驗、影像等互認項目和質控標準;制定醫師電子化(區域化)注冊方式,推進醫師資質互認;推動品種審核結果互認;建立三地資質審核互認二是,信息共享建立區域會診轉診中心和醫學影像共享中心及聯通三地的區域信息中心平臺;招標價格信息共享通報三是,統一采購開展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數據標準化建設此外,隨著《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的出臺,三地還將建立區域內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等機制,同時對接十三五規劃,利用特需經營等方式開展醫療康復護理等工作。
2.機遇與挑戰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人口密集、產業集聚的區域之一,但因為經濟水平三地的醫療衛生水平相差較大,此次《協議》的簽署與推進,標志著京津冀三地醫療衛生一體化的開啟。必將給醫療器械帶來巨大的市場。
一是、基礎類/養老類醫療器械受益三地醫療水平相差較大,在一體化的要求下各短板須補齊,將在基礎醫療、社區醫療等投入大量力氣,這會給基礎類醫療器械帶來一個新的大市場;此外,老年人群所需的養老類醫療器械也將受到重視,在京津郊區以及河北等地老年養老類醫療器械目前仍較匱乏,此次《協議》的推動有望給養老類器械帶來新市場。
二是、移動/遠程醫療、影像類受益《協議》中明確要建設影像診斷中心,并推進互認,這就需要有強大的移動/遠程醫療來做支撐,而互聯網醫療也將在這次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中受益,其在克服距離遠,醫療水平差距大等不利條件方面有著明顯優勢.
三是、集中采購帶來利潤縮小京津冀一體化后,醫療市場巨大,其在藥品、耗材上的集中采購將大大壓低企業利潤,此外醫療分工的明確清晰也避免了醫療器械的無節制采購與浪費,使得市場更為合理。
3.深遠影響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三大經濟區之一,人口密集、產業集聚,但長年來受到行政壁壘的影響其在醫療衛生方面出現明顯的差距,此次《協議》的出臺與推進將帶動醫療器械行業中尤其是影像和移動醫療長足發展。
作為區域合作的典范,京津冀醫療衛生一體化將作為樣本被逐步推廣,尤其是在區域聯動較密切的長三角、珠三角等地。這將深遠的影像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構成,將有效的帶動影像領域和移動/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的發展。
二、推動公共衛生計生區域聯動。構建分工協同、緊密合作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共同建立溝通順暢、科學有效的重大疾病聯防聯控機制,建立信息和技術資源共享平臺。在前期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和深化三地毗鄰縣(市、區)衛生應急合作。加強區域飲用水、空氣污染等環境衛生協同檢測和評價機制建設。搭建區域內婦幼健康服務機構交流合作平臺,建立婦幼保健信息互通、人員交流、技術協作機制,共同提升婦幼健康服務水平。建立視屏安全工作交流與協作機制,視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備案相互承認,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互相通報。加強健康促進和健康城市建設工作的協商與協作。推進京津冀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均等化服務。
三、強化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對接。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在國家衛生計生委指導下,做好京津冀衛生計生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對接工作。
四、構建衛生計生共綜合監督協調機制。加強區域衛生計生綜合監督人才培養,廣泛開展業務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開展聯合行動,共同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統一指揮調動機制,聯合開展重大活動保障和應急處置工作。
五、加快區域衛生健康信息一體化建設。探索建立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協同管理平臺。研究區域內信息協同共享協作機制和醫療衛生大數據分析研究機制。深化區域間遠程醫療、預約診療、采供血、衛生應急、衛生監督、執業醫師(護士)注冊信息共享、食品安全注冊備案及生育服務等業務信息化應用,提高信息協同水平。
六、加強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加強衛生計生管理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建立區域內衛生計生人才培養和協同創新機制。發揮優質醫學教育資源輻射帶動作用,開展學術交流、繼續教育、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優化優勢學科布局。三地互認繼續教育學分。加強京津冀衛生計生發展智庫建設,促進優勢學科和高層次人才的科研合作與交流,共同開展衛生計生發展政策研究、多中心基礎與臨床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推廣應用。
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首都優質醫療資源由北京密集區域向外圍第密度地區轉移,提升京津冀地區整體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更好發揮對周彪地區的輻射作用。采取特需經營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動京津冀合作辦醫。
八、加強基層衛生合作。探索大家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交流合作平臺,建立基層醫務人員交流機制,共同提升社區和鄉鎮衛生機構服務水平,逐步縮小服務差距。加大對貧困地區傾斜扶持力度,鼓勵優質醫療衛生資源與貧困縣開展對口結對幫扶。建立區域內新農合跨省市就醫費用核查及結報機制。
九、帶動區域內健康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鼓勵有實力的公立醫院與社會資本以特許經營等方式合作。鼓勵優質社會力量興辦康復護理機構。依托區域醫療衛生創新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企業研發優勢,開展區域內健康大數據開發與利用。
十、提升示范點地區的合作水平。推動河北環京津周邊地區重點市(區)的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完善適應當地經濟社會人口發展需要的服務體系,促進當地技術水平提高,通過試點示范帶動其他地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