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傻不啦嘰的名詞。如果谷歌眼鏡、蘋果手表和其他一些運動追蹤設備,只是因為能戴在身上,我們就將他們稱為可穿戴設備,那么特斯拉Model S、iPhone和微軟的Surface設備是不是也應該叫PC?畢竟這些設備都有屏幕和瀏覽器啊。如果能戴在身上的都叫可穿戴設備,那么虛擬現實頭盔算不算可穿戴設備?如果我們給手機加上個皮套,然后把它別在要帶上,那么手機是不是也能算可穿戴設備?很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給我們佩戴、擁有和使用的電子設備取一個統一的名稱,我們現在也不需要這樣一個統一名稱。
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年中,幾乎來自每一個行業的許多企業都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可穿戴設備”根本就不是一個合理的名稱。在2015年,科技和時尚似乎開始了融合的腳步,例如拉爾夫?勞倫在美國網球公開賽之前推出了一個名為PoloTech的上衣,珠寶巨頭施華洛世奇將著名運動追蹤產品Misfit Shine變成了一個時尚配件,以及Karl Lagerfeld公司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了香奈兒的服裝等。就連蘋果手表也開始在一些時尚商店內售賣了;一些商務人士也開始紛紛通過谷歌旗下的Android Wear手表來彰顯自己的時尚品味。所有這些設備,都不是突然間才出現的——他們是已有產品進化而來的,也是技術普及過程的一部分,現在幾乎所有東西都在與科技靠攏。可穿戴設備在2015年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無論是媒體還是普通消費者,似乎都認為可穿戴設備將會繼續其輝煌,但是事情真的如此嗎?
雖然在2015年可穿戴設備席卷了全球,但是這依然無法改變其即將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的命運。分析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幾乎達到了2014年同期的3倍之多,而且由于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將健身追蹤設備和智能手表作為禮物送給親友,在圣誕新年將至的背景下,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持續增長。之后,也許可穿戴設備還會在未來幾年內繼續流行,出貨量甚至再翻3倍。
現在來看,可穿戴設備市場是在被各個科技企業所牢牢掌握,例如Fitbit、蘋果、摩托羅拉、小米和三星等。隨著其他行業逐漸認清可穿戴設備的作用,這些科技企業或許還將帶領可穿戴設備繼續在市場上大行其道:例如保險公司的介入,他們意識到這些可穿戴設備會鼓勵人們進行運動,而且這些設備所收集到的數據越來越個人化,并且還能給使用者提出運動和健康方面的指導,從而讓人們更加健康。因此保險公司將會越來越看重可穿戴設備的價值,從而鼓勵承包人使用這些設備。
在過去的幾年中,各個科技企業都在不遺余力的推動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試圖在完善這些設備功能的同時,還要將這些設備做的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具有品牌辨識度。當你走進一間房間的時候,你可以輕松的辨識出哪些人戴的是Fitbit,哪些人戴的是蘋果手表,哪些人戴的是Moto 360。所有可穿戴設備都做的越來越好看,但是它們依然透露著一股“科技感”。
如果你最近參加過時裝周的活動,你就會發現一個新趨勢。你會發現科技會慢慢從人們身上消失,或者說隱藏,隱藏在衣服內部。原來無處不在的可穿戴設備現在突然不見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高科技珠寶首飾”。你會發現Ringly和Misfit等公司開始了新的嘗試,它們開始制作沒有屏幕的設備,設備上所有的科技元素都變成了一些閃亮的LED等。這一切要歸功于英特爾公司以及他們推出的Curie模塊,服裝設計師可以將原來那些只能戴在身上的設備放在服裝內部。如今,我們可以非常輕松的將健身追蹤器和藍牙模塊放在幾乎任何一樣東西內部。
里克?楊(Rick Yang)是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的一位合伙人,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示,2016年將會是“可穿戴設備消失的一年”。建設追蹤設備企業和時尚企業將會開始大規模聯手,將原來的可穿戴設備感應器和追蹤器與服裝進行深度整合。從Withings Activite到Fossil Qline,設計師們正在進行這樣的嘗試,讓我們平時每天都要戴的最普通的手表也擁有那些有趣的功能。
可穿戴設備的發展將會經歷三個階段,而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只是它的第一個階段。首先,他們看上去會科技感十足,例如谷歌眼鏡、蘋果手表和Fitbit手環,這些設備像之前所提到的一樣,雖然外觀不難看,可是依然擺脫不了“科技產品”的標簽。之后,他們的外觀會發生改變,變得更好看,可穿戴設備企業最在乎的,是我們早已習以為常每天佩戴的那些東西,也就是Fossil和施華洛世奇這些公司所生產的飾品。而剛剛過去的2015年,正是這一過渡階段的開始,可穿戴設備的定位正在悄悄開始轉換,從注重時尚的科技產品,變成注重科技的時尚產品。
谷歌眼鏡未來一定會比現在更好看,更貼近生活
第三步,就是科技融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件東西中。谷歌的Jacquard計劃就是一個好的例子。當設計師在羊毛等織物中添加感應器的時候,普通消費者還會注意到科技嗎?也許這將是織物的一次革命——織物2.0時代。我們的鞋子、襯衫內部都將會擁有傳感器,每日所穿的衣服將會擁有檢測心率的功能,而那些“邋遢兵”也能享受到這種智能衣物的好處:你的襪子可以提醒你何時要對它們進行清洗。
不久之后,也許我們的手臂上也許還會出現一種特殊的紋身,或是皮膚下被植入了RFID芯片,讓人類本身就擁有計算智能。如果你覺得我說的都很遠的未來的事情,那我們不妨就關注當下。如今,剛剛過去的2015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趨勢:最讓人激動的可穿戴設備不應該過于體現科技感,甚至應該隱于無形。低頭看看你現在穿的衣服,無論你穿的是什么,它才是未來可穿戴設備的發展趨勢。